Monday 20 February 2017

德國黃金「返鄉」之謎

上周,德意志央行官網一則輕描淡寫的新聞通稿,暴露了一個金融大動向。德國聯邦銀行表示,原定2020年完成的海外黃金儲備轉移計劃預計提前三年,於今年底完成。

數據顯示,德國目前共擁有3378公噸黃金儲備,是世界第二大官方黃金儲備量。為了從美國、英國、法國三地運送黃金儲備回家,德國已靡費690萬歐元。

為何德國不惜代價讓黃金回家?

明面上看,是為了回應民眾關於「紐約金庫中的德國金條已經消失」的疑慮。有分析認為,從局勢上看,德國如此急迫地讓黃金回家,一方面是為歐盟解體後發行馬克做準備;另一方面,德國也許不再信任美國人了。

紐約聯儲搞什麼鬼

從1951年起,德國聯邦銀行的前身——德意志各邦銀行建立黃金儲備。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德國黃金儲備快速擴大。

冷戰時期,德國人擔心蘇聯入侵,將黃金儲備分散存放在美英法的中央銀行。其中,374噸存放在巴黎,450噸存放在倫敦,1500噸存放在紐約。

經濟歷史學家阿貝斯豪瑟認為,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經濟上,德國對英、法、美積累了大量的外貿順差。政治上,德國需要英法美這些昔日佔領國的軍事保護。

按照阿貝斯豪瑟的說法,為了換得英法美的軍事保護,德國與英法美可能還有一個「君子協定」,即這幾個國家在周轉不開的時候,可以私下挪用一些德國存放的黃金儲備。

冷戰時期,在「萊茵河西岸」以及儘可能遠離國界的地方存放德國黃金,從安全的角度看,順理成章。可是,柏林圍牆倒塌後,這一狀況依舊。

對此,德國民眾不理解,甚至懷疑,「德國央行遲遲不將黃金儲備運回國內,是不是因為部分黃金其實已經下落不明。」

德國當局對於不把所有黃金儲備搬回法蘭克福的解釋是,把金條存放在外國比存在本國,成本更低。

這個解釋似乎合理。德國每年向英國央行繳納50萬歐元金條保管費,但如果把金條運回德國,不僅要修建固若金湯的金庫,還要派專人看守,費用更高。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金庫是免費給德國用。

對於民眾提出的金條是不是消失了,德國央行說,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央行每年都會向德國央行提供書面證明金條都還存在,而且質量沒變。但問題是,這些書面證明只是個書面證明。

德國央行為什麼不派人查看呢?派了,但是美聯儲多次拒絕德國央行委派人員的檢查,理由是「不安全」。

可是,全世界的遊客只要提前申請,就可以坐電梯來到位於曼哈頓下城的紐約聯儲銀行地下5層的金庫內參觀,遊客甚至可以站在140噸重、固定在混凝土上的鋼製保險門前合影。

沒有黃金儲備的,可以參觀;有黃金儲備的,不可以查看。德國人覺得不可思議。

經過多年申請,2007年,德國央行官員終於被允許在一個特殊的接待室裏面,看到一部分德國金條。2011年,德國官員獲准看一眼九個儲藏德國黃金的儲藏室中的一個。在那裏,金條被密密麻麻地疊放,德國人抽出來幾根稱了稱重量。至於稱重結果,應紐約聯儲的要求,報告內容被人為塗黑了。

德國央行也有貓膩

德國人不幹了,自發成立的一個GATA夥伴組織「Repatriate Our GOLD」(返還我們的黃金)質疑稱:德國儲存在美國金庫里的黃金儲備僅僅是黃金信用而已,實物早已失蹤。

2012年,德央行首次公佈黃金儲備詳細數據,總黃金儲備量為3396噸金條,總市值1440億歐元,近七成存在外國央行。其中,1536噸(45%)存放在美聯儲的紐約金庫里,450噸(13%)在倫敦的英國央行,374噸(11%)在巴黎的法國央行,只有1036噸(31%)金條放在法蘭克福金庫。

德國媒體表示,將近七成的黃金存在國外很荒唐。德國民眾掀起了一場要求「黃金回家」的運動。德國媒體和德國議會要求,德國央行從紐約取回部分金條,檢驗成色。保證德國的金條足額真實,而不是鍍金的鎢塊。

經歷媒體和政界的口誅筆伐後,2013年初,德國聯邦銀行(BundesBAnk)宣佈,開始將部分黃金儲備轉移回國,計劃到2020年在法蘭克福儲存50%的黃金,在紐約聯儲金庫中儲存37%的黃金,在倫敦金庫中儲存13%的黃金。

原以為風波就此平息,哪曾想問題又來了。

德國人如何運這些黃金?

歐洲央行管委兼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這樣說,一家安全公司會將一部分每塊重12.5千克的金條熔化,然後通過飛機和載重汽車運往法蘭克福。

為什麼需要熔化金條?如果確實要熔化,為什麼不能等到金條抵達法蘭克福後再熔化?

德國央行有關人員回復稱,一方面,這是德國央行新的儲備理念,熔化再鑄金條的目的是讓金條符合LGD(London Good Delivery)標準,另一方面,熔化金條為保證運輸安全和有關工作人員的安全。

這樣的回答顯然不能令民眾滿意,德國貴金屬協會主席Peter BoehrinGEr表示,德國央行的回覆不透明且很奇怪,「1950-1960年的原始金條其實從未被證實存在過,因為出版物上沒有它們的照片。就算它們存在,德國央行沒有理由選擇在紐約而非法蘭克福融化金條。」但是,德國央行說,我們只能提供這麼多信息。

有一種觀點認為,德國人存放在紐約聯儲的金條被挪用過。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金融部專家Katasonov暗示,美國把德國的黃金為自己所用,「有跡象顯示,當德國要求轉運黃金時,黃金並不是以實物形式存放在紐約金庫中。當然,美國還是把黃金返還給了德國,不過,其中有個有趣的細節。當你寄存完箱子再去取的時候,當然以為會取到當初寄存的那個,但是德國取到的卻是別人的箱子。」

根據Katasonov所說,德國聯邦銀行取回的黃金上有着不同的商標,「美國可能用從市場上購買的黃金取代了原先德國寄存着的黃金」。

為重新發行馬克準備

儘管質疑不斷,德國央行運黃金的事情進展還是很順利。

從2013年開始,德國央行開始分別從美國紐約和法國巴黎運回黃金300公噸和374公噸。2月15日,德國央行發佈公告表示,德國央行2016年已將216公噸(約238噸)黃金儲備運回法蘭克福,其中111公噸從美國紐約運回,105公噸從法國巴黎運回,原計劃2020年完成轉移的目標,實施進度超預期。德國央行委員表示,央行將按計劃完成今年的黃金儲備轉移目標。

德國如此神速推動「黃金回國」運動,被外界認為不同尋常。

「債券之王」格羅斯(Bill Gross)通過推特發問,德國從紐約和巴黎運回黃金,是否意味着世界各大央行已經不再彼此信任?

路透社引述專家分析,德國如此着急搬回黃金,可能是要留一手,「預備在法國脫歐、歐盟解體的情況下,用黃金儲備作擔保重新發行德國馬克」。

CNBC認為,這聽起來像是「不着邊際的瘋狂預言」,但並非危言聳聽。

首先看歐元區政治局勢。

2016年,英國脫歐。2017年4月,法國大選。外界擔心,堅決主張法國脫歐、被視為「女版」特朗普的極右派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當選總統,對歐盟的破壞力巨大。

其次,看德國人的態度。

德國對歐元區前景憂心忡忡,還表現在歐元區的貨幣政策僵化,將迫使德國失業率上升、工資水平低、競爭力弱,經濟持續不景氣最終會導致國家分裂。此外,德國人一方面要努力償還危機時期欠下的債務,一方面還要支持歐洲其他弱勢的經濟體,這也成為了德國人不滿的源泉。

最後,看看其它歐元區央行的行動。

除了德國,奧地利和荷蘭也在把自家黃金儲備從海外運回。據英文網站Zerohedge報道,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正把儲存在海外的黃金運回自己的國家或附近的地方。從兩年前開始,便有這個跡象,尤其是荷蘭、德國和奧地利央行在過去幾個月從英格蘭銀行和美聯儲運回黃金。據報道,2014年,荷蘭從紐約運回122噸黃金儲備,2016年5月,瑞士把絕大部分儲存在海外的黃金運回國。

有評論認為,這釋放了一個信號,即各國央行正在為金融危機和原材料危機做準備。

不再信任美國


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保管庫被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倉庫」,有60個國家、佔全球近1/4的黃金儲備存放於此。

為什麼大家都會將黃金儲備安放於此?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的中心,是因為紐約是全球黃金的交易中心。二戰後,全球推行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此體系下,紐約逐漸成為了全球黃金交易中心。再加上黃金的運輸和儲備不易,為省去交易和儲備的麻煩,各國也願意將黃金儲存於美國。隨後布雷頓森林體系雖然瓦解了,但黃金卻留在了美國。截至2007年,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放了6606噸黃金。

隨着次貸危機出現,2007年3月開始,外國央行開始連續從紐約聯儲金庫中運回黃金。需要注意的是,從2014年2月開始,每個月都有黃金被贖回。

2007年,紐約聯儲黃金儲備一直維持在6606噸。2016年前7個月,有87噸黃金被贖回,比2015年同期的68噸多了25%,比2014年全年的55噸多了60%。截至目前,紐約聯儲黃金儲備已經降至5807噸,距2007年贖回潮開始之前的6606噸已經下降12%,未來這一趨勢恐將持續。

是美國不值得信任了嗎?

德國央行執行理事會成員蒂勒(CArl-Ludwig Thiele)否認了這種說法:「我們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很多討論,包括他對貨幣政策、宏觀經濟等的影響,但我們信任美聯儲。特朗普因素不影響我們在紐約的黃金儲備計劃。」

儘管這樣,市場還是充斥着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及新政府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情緒。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已累計上漲近7%,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市場對美國新政府感到不安。Independent Strategy公司擁有約45年市場經驗的全球策略師大衛·羅切(David Roche)表示,圍繞特朗普所引發的政治風險將使更多投資人追求避險,預計金價將於今年底攀升約6%,將升至每盎司1300美元,但多數資產如債券將出現負面報酬。

以德國為例,特朗普最高貿易顧問曾表示,德國正利用「嚴重低估」的歐元佔美國及其歐盟夥伴的便宜。

如此表態,怎能不令德國政府多上一根弦?

Sunday 19 July 2015

中國黃金儲備六年來首次增加成本僅634美元/盎司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中國黃金儲備增至5331萬盎司(1658噸),較此前的3389萬盎司(1054.6噸)大幅增加57%,這是中國黃金儲備自2009年4月以來首次增加。數據顯示當前央行的黃金占款成本僅為600多美元每盎司。

中國央行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人民銀行、外匯局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佈特殊標準(SDDS)公佈了我國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等數據,相應調整了我國外債數據口徑,公佈了包含人民幣外債在內的全口徑外債。

未來需繼續統籌考慮民間投資需求與國際儲備資產配置需要,靈活操作增持黃金。將通過國內外多種途徑增持。投資黃金對風險管理有益。

基於對黃金的資產價值評估和價格變化分析,在不對市場造成衝擊和影響的前提下,我國央行通過國內外多種渠道,逐步積累了這部分黃金儲備。增持渠道主要包括國內雜金提純、生產收貯、國內外市場交易等方式。

黃金具有特殊的風險收益特性,在特定時期是不錯的投資品種。但黃金市場的容量與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相比較小,如果外匯儲備短時間大量購金,易對市場造成影響。

儘管與過去相比,黃金已不再與紙幣掛鉤,但它仍是一種重要的避險資產,是許多國家外匯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增持之後以市價計算,黃金佔中國外匯儲備的比例仍不足1.7%,遠遠低於很多發達國家的水平。

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a Lagarde)曾經表示,黃金在一國外匯儲備中的理想比例至少應該是5%。中國6月末外匯儲備3.69萬億美元,以市價計算黃金儲備應為5000噸左右。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也是僅次於印度的第二大黃金消費國。但中國央行自09年更新黃金儲備量數據後,六年多來該數據一直未有變動。不過本次數據的更新可能略低於“市場預期”,此前彭博的報導稱,基於貿易數據、內地產量和中國黃金協會的數據統計,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可能已經達到3510噸。

本次黃金儲備數據更新後,中國1658噸的黃金儲備超越了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CG)7月公佈的數據,俄羅斯持有黃金1251噸,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除IMF)。排名第一的美國黃金儲備8133.5噸。

本次央行數據顯示中國黃金5331萬盎司的儲備占款2094.73億元,以6.2匯率折合每盎司成本633.76美元,大幅低於近幾年的國際黃金均價。而09年4月至今的數據顯示當時的成本僅為318美元/盎司,若考慮到之前人民幣匯率較低的情況,這個成本會更加便宜。

有評論認為,成本數據顯示中國央行對黃金的增持可能並非是近期的一次性行為。

本週五國際黃金價格交投於1143美元/盎司附近。

Thursday 26 March 2015

德國央行高管:德國取回黃金行動仍順利進行

德國央行[微博]市場副主管Henner Asche在近日稱,德國央行取回黃金( 1132.30 , -11.60 , -1.01% )的行動仍然在順利進行中。

自從德國央行宣布要從海外取回自己的黃金儲備以來,已經差不多兩年過去了。

Asche說:“總體來說,我們對黃金的轉移是滿意的。”

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的數據顯示,目前德國是全球排名第二的黃金儲備國,總共持有黃金3384.2噸。

德國央行在海外的黃金儲備散佈在巴黎、倫敦和紐約。Asche稱,其中1447噸被放在紐約聯儲、438噸被放在英格蘭銀行,還有307噸在法蘭西銀行。

Asche表示,到目前為止,有67噸黃金被從巴黎運回法蘭克福,有90噸黃金從紐約運回法蘭克福。德國的黃金取回計劃中,要在2020年前將其一半的黃金儲備運至法蘭克福存儲。

在2013年,德國央行宣布將取回在巴黎和紐約的674噸黃金。市場對此有諸多猜測,其中很大猜測是德國對其存於海外黃金的安全的懷疑。

Asche表示,取回黃金100%是德國央行自己的決定,沒有任何政治壓力。“德國政府並不擁有這些儲備。”並且他表示,取回黃金並不是因為德國對存在美聯儲的黃金是否還存在有所懷疑。

在2013年僅僅從紐約取回了5噸黃金後,曾經有大量質疑,但2014年德國央行即拿回了85噸黃金。

Asche表示,之所以不把存於海外的黃金都運回來是因為一旦德國央行決定要用黃金來換現金或者外匯,那麼紐約提供了便利。

Asche稱,取回的黃金都被重新熔鑄成符合倫敦黃金交割標準的金條,國際清算銀行(BIS)會做現場監督。

“在德國,大家都很關心黃金儲備的新聞,德國公眾對央行的黃金儲備表示滿意。”

Friday 6 March 2015

海外分析師牛人稱中國實際儲備了3萬噸黃金

去年黃金分析師阿拉斯代爾·麥克勞德(Alasdair Macleod)指出,中國在1982年至2003年間累計儲存了2.5萬噸黃金。



而另外一名久負盛名的分析師則認為,中國各政府部門賬戶加起來,實際黃金擁有量達3萬噸之多,並稱未來三年人民幣將與黃金掛鉤。中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報的官方數據僅有1054.6噸,但人們普遍認為,過去幾年中國額外儲備了高達五千噸的黃金,並將其存放在非政府賬戶中。當然,這還不包括大量過去被購買、儲藏的黃金,它們也從未進入官方數據中。

那麼中國究竟儲備了多少黃金。Simon Hunt戰略服務公司(原隸屬於世界知名礦業和金屬諮詢機構Brook Hunt,後Brook Hunt被Wood Mackenzie收購)首席執行官塞門-亨特(Simon Hunt)給出了3萬噸的數字。近期他在寫給客戶的信中說,“中國儲備的黃金比我們知道的要多的多。正如黃金分析第一人阿拉斯代爾·麥克勞德所說,中國在1982到2003年間存儲了2.5萬噸黃金。因此,中國目前的黃金持有量可能在3萬噸左右,不像美國,後者已將大多數黃金出售或租賃。”

當下,這樣的言論出自一些厲害的分析師之口都可能被忽略,但亨特除外,他在金屬和礦產領域對中國戰略行動的洞察深刻。

亨特寫給客戶的信中,大致說了三點:

1、中國今年下半年將重拳對金融系統、重工業、製造業和房地產領域進行結構調整。這將導致一段“受控制的危機時期”,不僅對大多數外國人產生衝擊,還將影響全球。

2、中國不希望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但希望成為貿易結算貨幣,以​​及進入央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資產組合。

3、中國不相信華盛頓在管理美元這一單一儲備貨幣時,能從全球利益出發,認為美國祇會考慮自身的利益。歷史上來看,美國曾通過通 ​​脹,將債務負擔轉嫁給其他國家。中國可能未來三年將人民幣與美元掛鉤,而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必須調整經濟結構,保持經濟穩定,儘管過程痛苦。

有些證據能夠表明中國確有大量不為人知的金庫,但即便見過金庫,面對大量的金條,人們也很難知道其真正的數值。

目前,媒體上充斥著“貨幣戰爭”的論調。亨特認為,中國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在調整戰略計劃,中國感覺到了人民幣(與黃金掛鉤)穩定對於未來大國主宰全球金融秩序至關重要。不過亨特人民幣還沒有必要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中國儲備黃金的行動和俄羅斯,可能還有部分金磚國家一致。

中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迄今為止,中國已經和28個國家建立了貨幣互換協議,並在蘇黎世建立了一個人民幣交易中心。這些舉措提升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地位。

如果中國真有3萬噸黃金,那麼人民幣的信譽將擁有強大的後盾。即便沒有3萬噸,考慮到流入中國的黃金量以及中國央行可能未上報的黃金儲備量,中國未來在全球金融秩序調整中也處於有利地位。

Monday 9 February 2015

揭秘歐版QE和歐洲黃金回家行動背後的邏輯

歐洲各國再一次想到了一塊兒:一場如火如荼的“黃金回家”行動正在引起越來越多歐洲國家的興趣。而在不久前,歐洲宣布每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宣告歐版QE時代的真正來臨。

黃金向來是聞QE就欲起舞。歐版QE和歐洲“黃金回家”行動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邏輯和聯繫?

歐洲“黃金回家”行動如火如荼

2月4日比利時公共廣播RTBF報導稱,比利時計劃將存儲在英國的200噸黃金遣返回國。由於考慮到安保問題,具體的取回時間被保密。但報導中提到具體的遣返細節:稱將由50名士兵和一架直升飛機參與運輸。

比利時存在英國的這200噸黃金價值約70億美元,目前被存放於地下65英尺深、3尺厚的金庫中。

追根溯源,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為了防止納粹獲得黃金,將自己的黃金儲備存到了英國,比利時為這些黃金每年支付28萬美元的金庫租賃費。

作為最早提出自“黃金回家”行動計劃的國家,德國2014年從國外運回120噸黃金儲備,其中35噸來自巴黎,85噸來自紐約。加上2013年取回量,到目前為止,德國一共運回了157噸黃金,67噸來自巴黎,90噸來自紐約

德國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黃金儲備國,最新數據顯示,德國央行官方持有黃金儲備達3391噸。

2013年,德國央行決定將在2020年之前,取回存在海外黃金中的674噸黃金儲備。正是德國的這一決定,拉開了歐洲“黃金回家”計劃的序幕。

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發現,之後不斷有歐洲國家跟隨德國腳步,走上德國相同的道路。

2014年11月21日,荷蘭中央銀行稱,該行近期從紐約提取被保管的122.5噸黃金並將其運回了阿姆斯特丹。

此外,還有消息稱奧地利也有計劃將其存放在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運回國內。去年11月,法國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領導人勒龐(Marine Le Pen)向法國央行發信,要求法國取回存在海外的黃金,並停止出售,還要求動用外匯儲備購買黃金。去年曾鬧得沸沸揚揚但最終未獲通過的的瑞士黃金公投也是要求所有持有的黃金都必須存於瑞士國內。

歐版QE時代來臨

歐洲這麼多國家紛紛加入“黃金回家”行動,不禁讓外界思考這背後的深藏的邏輯。有一種市場解讀稱這表明當前貨幣金融體系存在的信任危機。

對於這種解讀市場不一定都認同,可是不能否認的事實是歐洲確實在2015年宣布了原超投資者預期的量化寬鬆政策。
  
歐洲央行央行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1月22日宣布,將從3月起每月購買600億歐元的歐元區債券,持續到2016年9月,除非歐元區通脹回升接近2%,將會停止購債。
市場預計,如果該計劃持續到明年9月的話,總規模將達到1.14萬億歐元。

對於歐版QE時代的來臨,摩根士丹利解讀稱,歐元區一如市場預期推出QE,這對歐元來說已經造成根本性利空。
大摩稱,歐元跌勢還受到其他三方面製約:首先,歐元區不斷出現資金外流。其次,歐元越來越多的地被當作融資貨幣來使用。再者,因歐元貶值厲害,各大央行外匯儲備中歐元占比也在不斷下降。這些綜合因素或促使歐元繼續延續跌勢。
瑞銀也在分析研報中指出,歐版QE會給全球的金融市場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和後續效應。瑞銀除了表示歐版QE將利空歐元外,還指出黃金是QE的最大受益者。

或許正是因為歐版QE時代的來臨,歐元貶值成為無可避免的事實,這個時候將硬通貨黃金放在“家”裡,歐洲會更心安嗎?
荷蘭央行運回黃金後向外界發布的聲明對此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通過本次調整,荷蘭央行加入其他央行,將更多的黃金儲備保存在國內。這樣做除了更好地平衡分配黃金儲備,也可以起到提高公眾信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