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德意志央行官網一則輕描淡寫的新聞通稿,暴露了一個金融大動向。德國聯邦銀行表示,原定2020年完成的海外黃金儲備轉移計劃預計提前三年,於今年底完成。
數據顯示,德國目前共擁有3378公噸黃金儲備,是世界第二大官方黃金儲備量。為了從美國、英國、法國三地運送黃金儲備回家,德國已靡費690萬歐元。
為何德國不惜代價讓黃金回家?
明面上看,是為了回應民眾關於「紐約金庫中的德國金條已經消失」的疑慮。有分析認為,從局勢上看,德國如此急迫地讓黃金回家,一方面是為歐盟解體後發行馬克做準備;另一方面,德國也許不再信任美國人了。
紐約聯儲搞什麼鬼
從1951年起,德國聯邦銀行的前身——德意志各邦銀行建立黃金儲備。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德國黃金儲備快速擴大。
冷戰時期,德國人擔心蘇聯入侵,將黃金儲備分散存放在美英法的中央銀行。其中,374噸存放在巴黎,450噸存放在倫敦,1500噸存放在紐約。
經濟歷史學家阿貝斯豪瑟認為,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經濟上,德國對英、法、美積累了大量的外貿順差。政治上,德國需要英法美這些昔日佔領國的軍事保護。
按照阿貝斯豪瑟的說法,為了換得英法美的軍事保護,德國與英法美可能還有一個「君子協定」,即這幾個國家在周轉不開的時候,可以私下挪用一些德國存放的黃金儲備。
冷戰時期,在「萊茵河西岸」以及儘可能遠離國界的地方存放德國黃金,從安全的角度看,順理成章。可是,柏林圍牆倒塌後,這一狀況依舊。
對此,德國民眾不理解,甚至懷疑,「德國央行遲遲不將黃金儲備運回國內,是不是因為部分黃金其實已經下落不明。」
德國當局對於不把所有黃金儲備搬回法蘭克福的解釋是,把金條存放在外國比存在本國,成本更低。
這個解釋似乎合理。德國每年向英國央行繳納50萬歐元金條保管費,但如果把金條運回德國,不僅要修建固若金湯的金庫,還要派專人看守,費用更高。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金庫是免費給德國用。
對於民眾提出的金條是不是消失了,德國央行說,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央行每年都會向德國央行提供書面證明金條都還存在,而且質量沒變。但問題是,這些書面證明只是個書面證明。
德國央行為什麼不派人查看呢?派了,但是美聯儲多次拒絕德國央行委派人員的檢查,理由是「不安全」。
可是,全世界的遊客只要提前申請,就可以坐電梯來到位於曼哈頓下城的紐約聯儲銀行地下5層的金庫內參觀,遊客甚至可以站在140噸重、固定在混凝土上的鋼製保險門前合影。
沒有黃金儲備的,可以參觀;有黃金儲備的,不可以查看。德國人覺得不可思議。
經過多年申請,2007年,德國央行官員終於被允許在一個特殊的接待室裏面,看到一部分德國金條。2011年,德國官員獲准看一眼九個儲藏德國黃金的儲藏室中的一個。在那裏,金條被密密麻麻地疊放,德國人抽出來幾根稱了稱重量。至於稱重結果,應紐約聯儲的要求,報告內容被人為塗黑了。
德國央行也有貓膩
德國人不幹了,自發成立的一個GATA夥伴組織「Repatriate Our GOLD」(返還我們的黃金)質疑稱:德國儲存在美國金庫里的黃金儲備僅僅是黃金信用而已,實物早已失蹤。
2012年,德央行首次公佈黃金儲備詳細數據,總黃金儲備量為3396噸金條,總市值1440億歐元,近七成存在外國央行。其中,1536噸(45%)存放在美聯儲的紐約金庫里,450噸(13%)在倫敦的英國央行,374噸(11%)在巴黎的法國央行,只有1036噸(31%)金條放在法蘭克福金庫。
德國媒體表示,將近七成的黃金存在國外很荒唐。德國民眾掀起了一場要求「黃金回家」的運動。德國媒體和德國議會要求,德國央行從紐約取回部分金條,檢驗成色。保證德國的金條足額真實,而不是鍍金的鎢塊。
經歷媒體和政界的口誅筆伐後,2013年初,德國聯邦銀行(BundesBAnk)宣佈,開始將部分黃金儲備轉移回國,計劃到2020年在法蘭克福儲存50%的黃金,在紐約聯儲金庫中儲存37%的黃金,在倫敦金庫中儲存13%的黃金。
原以為風波就此平息,哪曾想問題又來了。
德國人如何運這些黃金?
歐洲央行管委兼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這樣說,一家安全公司會將一部分每塊重12.5千克的金條熔化,然後通過飛機和載重汽車運往法蘭克福。
為什麼需要熔化金條?如果確實要熔化,為什麼不能等到金條抵達法蘭克福後再熔化?
德國央行有關人員回復稱,一方面,這是德國央行新的儲備理念,熔化再鑄金條的目的是讓金條符合LGD(London Good Delivery)標準,另一方面,熔化金條為保證運輸安全和有關工作人員的安全。
這樣的回答顯然不能令民眾滿意,德國貴金屬協會主席Peter BoehrinGEr表示,德國央行的回覆不透明且很奇怪,「1950-1960年的原始金條其實從未被證實存在過,因為出版物上沒有它們的照片。就算它們存在,德國央行沒有理由選擇在紐約而非法蘭克福融化金條。」但是,德國央行說,我們只能提供這麼多信息。
有一種觀點認為,德國人存放在紐約聯儲的金條被挪用過。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金融部專家Katasonov暗示,美國把德國的黃金為自己所用,「有跡象顯示,當德國要求轉運黃金時,黃金並不是以實物形式存放在紐約金庫中。當然,美國還是把黃金返還給了德國,不過,其中有個有趣的細節。當你寄存完箱子再去取的時候,當然以為會取到當初寄存的那個,但是德國取到的卻是別人的箱子。」
根據Katasonov所說,德國聯邦銀行取回的黃金上有着不同的商標,「美國可能用從市場上購買的黃金取代了原先德國寄存着的黃金」。
為重新發行馬克準備
儘管質疑不斷,德國央行運黃金的事情進展還是很順利。
從2013年開始,德國央行開始分別從美國紐約和法國巴黎運回黃金300公噸和374公噸。2月15日,德國央行發佈公告表示,德國央行2016年已將216公噸(約238噸)黃金儲備運回法蘭克福,其中111公噸從美國紐約運回,105公噸從法國巴黎運回,原計劃2020年完成轉移的目標,實施進度超預期。德國央行委員表示,央行將按計劃完成今年的黃金儲備轉移目標。
德國如此神速推動「黃金回國」運動,被外界認為不同尋常。
「債券之王」格羅斯(Bill Gross)通過推特發問,德國從紐約和巴黎運回黃金,是否意味着世界各大央行已經不再彼此信任?
路透社引述專家分析,德國如此着急搬回黃金,可能是要留一手,「預備在法國脫歐、歐盟解體的情況下,用黃金儲備作擔保重新發行德國馬克」。
CNBC認為,這聽起來像是「不着邊際的瘋狂預言」,但並非危言聳聽。
首先看歐元區政治局勢。
2016年,英國脫歐。2017年4月,法國大選。外界擔心,堅決主張法國脫歐、被視為「女版」特朗普的極右派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當選總統,對歐盟的破壞力巨大。
其次,看德國人的態度。
德國對歐元區前景憂心忡忡,還表現在歐元區的貨幣政策僵化,將迫使德國失業率上升、工資水平低、競爭力弱,經濟持續不景氣最終會導致國家分裂。此外,德國人一方面要努力償還危機時期欠下的債務,一方面還要支持歐洲其他弱勢的經濟體,這也成為了德國人不滿的源泉。
最後,看看其它歐元區央行的行動。
除了德國,奧地利和荷蘭也在把自家黃金儲備從海外運回。據英文網站Zerohedge報道,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正把儲存在海外的黃金運回自己的國家或附近的地方。從兩年前開始,便有這個跡象,尤其是荷蘭、德國和奧地利央行在過去幾個月從英格蘭銀行和美聯儲運回黃金。據報道,2014年,荷蘭從紐約運回122噸黃金儲備,2016年5月,瑞士把絕大部分儲存在海外的黃金運回國。
有評論認為,這釋放了一個信號,即各國央行正在為金融危機和原材料危機做準備。
不再信任美國
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保管庫被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倉庫」,有60個國家、佔全球近1/4的黃金儲備存放於此。
為什麼大家都會將黃金儲備安放於此?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的中心,是因為紐約是全球黃金的交易中心。二戰後,全球推行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此體系下,紐約逐漸成為了全球黃金交易中心。再加上黃金的運輸和儲備不易,為省去交易和儲備的麻煩,各國也願意將黃金儲存於美國。隨後布雷頓森林體系雖然瓦解了,但黃金卻留在了美國。截至2007年,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放了6606噸黃金。
隨着次貸危機出現,2007年3月開始,外國央行開始連續從紐約聯儲金庫中運回黃金。需要注意的是,從2014年2月開始,每個月都有黃金被贖回。
2007年,紐約聯儲黃金儲備一直維持在6606噸。2016年前7個月,有87噸黃金被贖回,比2015年同期的68噸多了25%,比2014年全年的55噸多了60%。截至目前,紐約聯儲黃金儲備已經降至5807噸,距2007年贖回潮開始之前的6606噸已經下降12%,未來這一趨勢恐將持續。
是美國不值得信任了嗎?
德國央行執行理事會成員蒂勒(CArl-Ludwig Thiele)否認了這種說法:「我們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很多討論,包括他對貨幣政策、宏觀經濟等的影響,但我們信任美聯儲。特朗普因素不影響我們在紐約的黃金儲備計劃。」
儘管這樣,市場還是充斥着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及新政府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情緒。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已累計上漲近7%,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市場對美國新政府感到不安。Independent Strategy公司擁有約45年市場經驗的全球策略師大衛·羅切(David Roche)表示,圍繞特朗普所引發的政治風險將使更多投資人追求避險,預計金價將於今年底攀升約6%,將升至每盎司1300美元,但多數資產如債券將出現負面報酬。
以德國為例,特朗普最高貿易顧問曾表示,德國正利用「嚴重低估」的歐元佔美國及其歐盟夥伴的便宜。
如此表態,怎能不令德國政府多上一根弦?